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喜欢事事早做计划和准备。备孕前准备,孩子入幼儿园准备,孩子入小学前准备,事事有所准备心里才有底气。孩子从幼稚园过渡到小学,是孩子成长的细微分层阶段,一年级虽看不出孩子们之间差距,但到了二三年级,差距开始变得明显。
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说:“孩子的成熟水平差异会造成学习效果的不同。”孩子是否具备入小学的能力,是很多小学入学前学校考察的一部分。除了基本的算术,自然,色彩认知外,其实还有其他7种逻辑思维需要父母私下帮孩子养成,以便日后孩子更好适应小学生活,并游刃有余。
![](https://pics1.baidu.com/feed/cf1b9d16fdfaaf51662a5a23ea4d33e8f11f7a05.jpeg)
1. 时间观念的建立
后台常常受到一些父母说自家孩子做事拖拉,没有任何时间观念,上小学更是如此,一点点作业都要写到很晚,很头痛。
入小学前,宝宝时间观念的养成至关重要,都说时间和效率挂钩。在家大人可以陪孩子一起建立时间计划,有限时间内完成某件事情,事事相连,一天下来和宝宝一起分享这一天的收获,加强孩子对时间观念的理解。
![](https://pics6.baidu.com/feed/b7fd5266d0160924a6a5540eb31e92fce7cd34c6.jpeg)
2. 了解基本的数字和色彩
这点事很多小学入学前对孩子们的要求。对于基础色彩的辨别和了解,对数字的认知和熟背,都需要日常父母帮孩子强化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游戏中加强记忆。
3. 了解顺序概念
事物常常按照软硬,大小,多少,胖瘦等分辨计量有一个顺序。例如在班级里安排座位会按照高矮来排居多。事物的软硬和多少来选择,这些训练有助于宝宝把握事物的特征,从而有条理分别。
![](https://pics2.baidu.com/feed/d000baa1cd11728b1fa0db56ade564c8c2fd2cd0.jpeg)
4.了解学习方法,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
日常中孩子善于归纳总结,善于发现某些事物的相同性和区别,从而归为一类。善于引导孩子学习掌握学习方法,有些孩子对文字型敏感,有些孩子则对数字敏感,可以快速时间里完成某一件事,善于发现孩子特质,从而帮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
5. 了解简单的因果
事情简单的逻辑思维,因果关系需要宝宝了解。了解因果孩子能理解,做起来也更有行动力,当让每个孩子特质不同,父母需要因娃而异。例如:“宝宝会问妈妈:为什么一定坚持每天早晚刷牙?”举证告知孩子不刷牙的危害性,孩子自然能理解,并主动乖乖刷牙。借此让孩子理解,一些事情的简单因果关系。
![](https://pics7.baidu.com/feed/b8014a90f603738d447c3720d7021757f819ec9a.jpeg)
6. 训练孩子整理玩具顺序
培养孩子整理归纳,就从教他整理玩具开始吧。你们肯定会说,说起来容易,让娃动起来何其难,纸上谈兵谁都会。但是芸芸想说,生活细节习惯养成再难也一定要帮孩子养成。
日常训练孩子睡前把自己的玩具归纳好,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“。妈妈可以帮宝宝打个样,分箱归纳,并附带小标签,日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。是让孩子明白,不是所有的事情爸妈都有义务责任帮他们办好。
![](https://pics0.baidu.com/feed/eaf81a4c510fd9f9d1b15d624134732c2834a432.jpeg)
7. 增减衣训练
自己照顾自己,这是上小学必备技能之一。穿衣,穿鞋,整理书包,自己打水等等。尤其是衣服增减一定教会孩子。夏天单穿1件;秋天内衣+毛衣+外套;冬天内衣+毛衣+羽绒服(防寒服)。室内室外温差达时:过暖减一件衣服,若出汗等汗稍落落再走出户外。过冷加一件。孩子穿衣时系纽扣,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,从中能锻炼孩子思维逻辑及事情安排。
养娃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,每家孩子因家庭养育而不同,各有差异和优点,或许在家庭养育过程中,父母不断学习,归纳,摸索最终找到适合自家孩子教育方法。欢迎来评论区留言。
芸芸高级育婴师,专注于孩子早教、幼儿护理、宝宝心理发育、亲子成长等多领域。从备孕到孕期,到宝宝平安降落,芸芸一路伴您和宝贝一起成长。